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序
上党旧宫述圣颂723年3月 唐 · 张说
四言诗 出处: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创作地点:山西省长治市上党旧宫
惟开元十有一祀正月。皇帝展义于河东。挟右太行。留宴上党。整兵耀武。入于太原。设都建颂。以崇王业。南辕汾脽。祈谷后土。天清日朗。神歆如荅。三月庚午。饮至长安。六军解严。四方和会。迩观法象。遐咏德泽。大虞巡之典修。美汉祠之礼举。人心翕而一变。神物效而无方。于是邠王臣守礼宁王申王臣撝岐王臣范薛王献书于内。开府仪同三司臣璟尚书臣晙臣象先臣颋御史大夫臣漼抗疏于外。佥曰陛下受天历数。稽圣典谟。道贯三灵。仁育万类。扫阴沴而睹日。开辟之功也。尊文考而御天。帝王之孝也。天以陛下为子。人奉陛下为君。万殊之福。斯应毕臻。三代之风。颂声咸作。今潞人怀代邸。咏泗亭。采圣崖。延元石。将表潜龙之馆。勒启圣之图。勤亦至矣。陛下推而不报。其何以下塞众望。上对神庥哉。臣闻天之所启。人之所戴。必凭睿圣元懿之德。元命贞符之纪。功业见乎变。德施加乎时。德厚者施溥。功元者应速。或阶晦以彰。或由难而昌。盖生其德之谓天。授其时之谓命。天有成命。其可没乎。陛下昔居是州也。紫云在天。神光照室。白鹿来扰。黄龙上升。陇出仙洞而神鱼跃。山开禅穴而灵钟韵。谣言合谶。巨迹引途。嘉李傍连。神蓍自起。当此时也。金石豫变。狱颂先归。政殷六府。人重五教。陶无窳器。渔有让泉。神而化之。人不知力。昔龙负图而大舜登。狼衔钩而后殷昌。元圭锡于夏禹。赤伏归于汉光。应运协符。希代称宝。未有穷祥极瑞。俶傥瑰异。如今之至者矣。若元贶集而不彰。则神心不悦。鸿业成而不赞。则祝告无闻。是掩天庥而盖圣德也。臣子之罪。将何解焉。愿听潞人。以扬丕烈。帝曰。往者中宗违代。国步维艰。天祚我唐。大命集于睿宗大圣真皇帝。朕畏天将命。不敢怠遑。其乾符坤珍。皆先圣之馀福。朕何力之有焉。然重违昆弟公卿之请。抑心敬从。无为虚美。重朕不德也。偫臣游圣。荡莫能名。约乎旧史。敢颂成绩。辞曰。
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。
天祚圣兮,唐虽旧邦。
其命维新,再受命兮。
帝初正人,降居上党
天下往兮,黄龙昼见。
攀天而上,九五象兮。
帝适于野,紫云之下。
求必在兮,帝寝于堂。
变龙有光,观者骇兮。
天迹星谣,木连立。
总神异兮,灵钟化穴。
缟鹿赤鱼,何诡异兮。
上天无声,托类附形。
觉悟人兮,圣皇斋栗。
在得戒失,昭事神兮。
皤皤潞老,乐我王道。
爱旧宫兮,赫赫颂功。
与天比崇,摅无穷兮。
国清寺 盛唐 · 李邕
 出处: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二
观夫密教将开。必有其地。灵岳将应。必降其人。是以兆发真僧。功成宏愿。以一如正受之力。致三朝大事之因。故得帝王宅心。王公摄念。国祥备至。家宝荐臻。玉宇悬空。金谷飞月。婆若之海尘不能淄。安明之山风不能振。莫与京者。其在兹乎。国清寺者。隋开皇十八年智者大师之所建也。大师强植之根。已于千万佛所。本性之照。岂于一百年间。是以相眉雪光。慈目水净。入不住地。得无上缘。五部律仪。具分金界。三昧定力。更立宝山。始入天台。居于佛陇。则知冥符事现。元感名徵。搆室者不立于空。托迹者必兴于物。是寺本题天台。先是大师尝梦定光禅师教曰。寺若成。国必清。大业元年僧智璪启其禅以为号。炀帝从而改焉至义宁之初。寺宇方就。事属皇运。言符圣僧。粤若右赤城。左沧海。艮背曾阜。襟开平原。宝势雄侈于古今。奇表严净于江汉。建置崇丽。虑矩恢殊。广殿磴于重严。周廊庑于绝巘。峰台纳景于下视。雁塔排云于中休。八部来思。不孤其德。三身在此。有睟其容。亦犹妙胜之乡。乾竺之里。若即见佛。岂与登仙。曷云菩提树间。必能七日成道。忉利天上。可以三月安居而巳哉。借天仙往还。神秀表里。静漠漠而山远。密微微而谷深。自然罗浮迁移。既因风雨。育王制造。载役鬼神。落落然列星陈于九天。昭昭然飞霞夹于二曜。松间豁达。祥云飞和雅之音。桥路逶迤。德水照澄清之色。伫立者神夺。散心者目明。所以信士永言。至人驰想。不远万里。有以一临。离垢道场。遇之即是。去结法意。愿之便成。净水宝珠。见者无染。高山甘露。受者有知。起念事功。顿超十劫之地。坐入位證。遥比千眼之天。别有放生溪源。通流朝信。鳞介千族。压海而随波。网罟万艘。因利而兴簺。昆崙之水。天地罕经通之极。恒沙之命。溪壑无醉饱之期。大师悯其杀因。示其宿世。父母妻子。俱是轮回。山石地方。尽归报复。百味欢喜之药。愿乐法王。五指慈悲之根。降伏师子。由是渔父易节。鲜食向风。释纶解徽。停筤去笱。畅拨刺以掉尾。恣噞喁而鼓腮。乘佛之威。入佛之境。不恐不惧。且安且怀。矧过去之罔穷。固未来之靡尽。福德轻重。等须弥之斤两。济度广大。同法界之范围。所以钦若九重。煜耀万国。赞者五主。襟绝者数朝。仪凤二年三月十日制曰。台州国清寺。迥超尘俗。年代或异。妙相真容。累呈感应之迹。或净居仙宇。函有徵祥之效。大启良缘。实寄兹所。宜今寺内各造七级浮图一所。度僧七七人。自今有阙。随即补。故其智印接武。草系传薪。千叶莲华。了无异色。五䌽缯盖。休有圆光。莫不清凉之泉。沃兹劫烧。定慧之力。刜彼魔幢。罗汉之身。时可去矣。如来之室。岁岂留乎。昔有顗禅师者。即大师之复次也。戒珠圆明。德芽俊茂。以精进大力。运自在他心。每指堂东因如厕。奄忽泉涌。须臾石开。虽炎赫旷时。而清冷弥载。又堵波岁久。根据势危。首亚西南。趾留东北。一遇瀑雨。稍浸广庭。护法阴骘而扶持。信力潜运而平正。宜其女子不宿。荤血不臻。镇之以法似。守之以山神。永怀水月。高谢风尘。此又奇也。于时明牧敬公名咸。忠贤相门。德礼邦镇。宣慈被物。遗直在人。邑宰李公名安之。不忮不求。有为有守。惠爱恤下。贞固干时。大德行续上座神轨寺主道翘都维那那法师法忍等。三归法空。一处心净。景式诸子。大济偫生。皆赏叹幽奇。明徵相事。虽裴回纵目。而髣髴画屏。岂曲尽于笔端。固悬天深造。以为孙公之赋。未究三仙。郭璞之经。罕知十地。是存刻石。以广披文。其词曰。
兆出名山。功加贤位。
倏甫和令。兹焉感致。
佛陇通明。国清发瑞。
徵名立榜。应运题寺。
法寺神丽。像殿崇严。
九成台阁。百丈松杉。
瞰瀛列座。倚巘飞檐。
风庭肃爽。雾谷沈潜。
想像梵宫。超遥仙宇。
目有书传。耳无浪语。
不知从来。相去几许。
施物及僧。唯吾与汝。
外物莫际。密教自传。
心净色净。有边无边。
持剑岂失。喻筏能捐。
若遇诸佛。巳超四禅。
闻者斯来。见者斯悦。
果果法似。因因地岊。
心境始开。知印皆发。
求仁得仁。即说非说。
沙弥救蚁。菩萨放生。
溪流昼夜。潮水虚盈。
鳞介万族。湿化千名。
福河不绝。佛土常宁
郡邑才良。纪纲禅律。
恭惟令始。雅尚休毕。
保绥地灵。光照佛日。
将播美于永代。愧当仁于雄笔。
开元天宝咏史诗(四十三首○并序) 其三十一 宠姐隔障歌 金 · 李奎报
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: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四
遗事曰。宁王宫。有女宠姐者。美姿色。善讴唱。每宴外客。诸妓女尽在目前。惟宠姐。客莫能见。词客李白恃醉戏曰。久闻王有宠姐善歌。今酒肴醉饱。群公宴倦。王何悭此女。王笑谓左右曰。设七宝花障。召姐于障后歌之。白起谢曰。虽不许见面。闻其声亦幸矣。
娇莺歌翳柳阴深,不见金衣听玉音。
谩抱平生馀恨去,宁王空恼谪仙心。
一萼红越南嘲剧《神水瓶》 现当代 · 王季思
 押词韵第七部
一九六〇年十月,在广州越南嘲剧《神水瓶》演出。剧演越南农民三哥和三嫂勤劳度日,相爱相亲,感动龙王,在梦中赐他神水瓶。他把瓶里的水撒到田里,长的又高又大。三嫂用瓶水浇身,也变得美丽动人。三哥在三艘上集时把她的像画下来给自己看,不意这像给一只老鸦衔到王宫里去,无道的国王派使者按图大索,把三嫂抢回宫中,强封为皇后。三嫂怀念三哥,终日不言不语,直到后来,她遇见了卖葱的三哥,凭人民的力量,杀死了昏王奸相,才开颜一笑。我国《左传》里说楚王灭了息国,杀了息君,把息夫人(即息妫)抢了来,息夫人也一直不说话。后来唐玄宗时宁王,霸占了饼师的妻子,她怀念饼师,一直闷闷不乐,诗人王维宁王座上为她写了一首诗:“莫以今时宠,而忘昔日恩;看花满眼泪,不共楚王。”就是拿息夫人来比儗她的。可是向来有些封建文人,不责楚王的凶残,反责息夫人的失节,把她封作桃花花神(我国文学里习惯以桃花象徵轻薄),且有“千古艰难惟一死,伤心岂独息夫人”之句。象息夫人、饼师妻这样动人的故事没有被搬上我国戏曲舞台,我想是跟这些封建文人的观点有关的。看了《神水瓶》,既惊喜于越南嘲剧的艺术成就,复有感于息夫人、饼师妻的故事,为赋此词。
豆花鲜。
正当头鹊噪,绿树护田。
三嫂挑篮,三哥锄地,勤劳同过年年。
画图里含情欲诉,怎相看不语只嫣然。
何处惊鸦,飞来横祸,隔断山川。

子规夜啼残月,叹三哥不见,但见寒烟。
宁府诗成,楚言梦醒,伤心一例难言。
算只有人民世纪,为情天平尽不平天。
谁为息妫翻案,谱入歌弦。
迎浦儿词 明末清初 · 谭元春
 押庚韵 出处:岳归堂合集卷四
予幼失严君,长无嗣息,惟五弟三妹,孀母不免勤苦。而予以长子佐力于外,虽鲜克尽道,然过耳萦怀,似半生已沈沦婚嫁中,不复堪自作尚平矣。尝置妾,三年不子,即遣之,所遣妾辄生子他处,始知身不宜男,不当归过妇人。而戊午夏六月元声弟生双子。予喜谓声曰:「天赐也。」拜而迎之。天之所赐,不迎不祥。声哽咽不能对:「吾宁使吾兄独有子,奈何令吾兄终子吾子乎?」予笑谓之曰:「汝欲愧世之盻盻然于兄弟之无子者则可矣,然安见汝子不可子乎?我于侄数人皆若子,而复曰迎之则子,我则世人矣。」乃止不迎。后十二月五日,是为老母诞辰,又迎焉。母贺曰:「喜儿今日得一子。」予因大悟:此十二月五日,是吾浦儿生日矣,戒家人无复言六月生日者。或以为奇,夫兄弟子侄,宁有奇耶?当六月报生双子时,吾心动欲迎,心动欲迎,即为精为气。乳媪抱而告诸祖,祖已见而授吾妻,吾妻受而置诸怀,即为胎。母子兄弟之所跪拜,朋友之所聚观,僮仆之所欢迎,即为形。不从十二月五日始,安始乎?歌以永之,俾无改焉
汝即腊月五日生,伏时出腹腊时迎。
迎反为实腹为名,祖母帨期静哉贞。
接汝天性移汝情,又怀抱之坚汝诚。
新堂新灶巢神明,老僧立此烟磬鸣。